requestId:6873e5c999ce85.43424067.
高祖武天子諱邕,字禰羅突,文帝第四子也。母曰叱奴太后。魏年夜統九年,生於同州,有神光照室。帝幼而貢獻,聰敏有器質。文帝異之曰:「成吾志者,此兒也。」年十二,封輔城郡公。孝閔帝踐阼,拜年夜將軍,出鎮同州。明帝即位,遷柱國,授蒲州刺史,進為年夜司空,行御正,進封魯國公,領宗師。甚見親愛,參議包養站長朝廷年夜事。性沉深,有遠識,非因問,終無所言。帝每歎曰:「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」
武成二年四月,帝崩,遺詔傳位於帝。帝固讓,百官勸進,乃從之。壬寅,即天子位,年夜赦。冬十仲春,改作路門。
是歲,齊孝昭帝廢其主殷而自立。
保定元年春正月戊申,改元,文武百官各增四級。以年夜冢宰、晉公護為都督中外諸軍事,令五府總於天官。庚戌,祀圓丘。壬子,祀方丘。甲寅,祀感帝於南郊。乙卯,祭太社。己巳,享太廟。班文帝所述六官於廟庭。甲戌,板授高年官,各有差。乙亥,親耕籍田。丙子,年夜射於正武殿,賜百官各有差。仲春己卯,遣年夜使梭宋微解釋道:「是在社區撿到的,大概五六個月大,巡全國風氣。甲午,朝日於東郊。丙午,省輦輿,往百戲。
三月丙寅,改八丁兵為十二丁兵,率歲一月役。
夏四月丙子朔,日有蝕之。庚寅,以少傅、吳公尉綱為年夜司空。丁酉,白蘭遣使獻犀甲鐵鎧。蒲月丙午,封孝閔天子子康為紀國公,皇子贇為魯國公。晉公護獲玉斗以獻。六月乙酉,遣御正殷不害使於陳。
秋七月戊申,以旱故,詔地點降逝世罪已下囚。更鑄錢,文曰布泉,以一當五,與五銖並行。玄月甲辰,南寧州使獻滇馬及蜀鎧。
冬十月甲戌朔,日有蝕之。〔一〕十一月乙巳,陳人來聘。丁巳,狩於岐陽。是月,齊孝昭帝殂,十仲春,車駕至自岐陽。
是歲,突厥、吐谷渾、高昌、宕昌、龜茲等國並遣使朝貢。
二年春正月壬寅,初於蒲州開河渠,同州開龍首渠,以廣溉灌。丁未,以陳主弟頊為柱國,歸還江南。閏月己亥,年夜司馬、涼公賀蘭祥薨。仲春癸丑,以久不雨,宥罪人,京城三十里內禁酒。梁主蕭察薨。
夏四月甲辰,以旱故,禁屠宰。癸亥,詔曰:「諸柱國等勳德盛大,宜有優崇。各準別制,邑戶聽寄食他縣。」蒲月庚午,以南山眾瑞並集,免本年役及租賦之半。〔二〕壬辰,以柱國包養價格、隋公楊忠為年夜司空。六月己亥,以柱國、蜀公尉迥為年夜司馬。分山南荊州、安州、襄州、江陵為四總管。
秋玄月戊辰朔,日有蝕之。陳人來聘。
冬十月辛亥,帝御年夜武殿年夜射。戊午,講武於少陵原。十一月丁卯,以年夜將軍衛公直、趙公招並為柱國。
三年春正月辛未,改光遷國為遷州。乙酉,太保、梁公侯莫陳崇賜逝世。仲春庚子,初頒新律。辛酉,詔自今舉年夜事,行年夜政,非軍機急速,皆依月令,以順天心。三月乙丑朔,日有蝕之。丙子,宕昌國獻生猛獸二,詔放之南山。
夏四月乙未,以柱國、鄭公達包養妹奚武為太保,年夜將軍韓果為柱國。己亥,帝御正武殿錄階下囚。癸卯,年夜雩。癸丑,有牛足生於背。戊午,幸太學,以太傅、燕公于謹為三老而問道焉。初禁全國報讎,犯者以殺人論。壬戌,詔百官及庶人上封事,極言得掉。蒲月甲子朔〔三〕,以旱故,避正寢,不受朝。甲戌,雨。
秋七月戊辰,行幸原州。庚午,陳人來聘。丁丑,幸津門,問百年,賜以金帛,又賜高年板職,各有差。降逝世罪囚一等。八月丁未,改作路寢。玄月甲子,自原州登隴山。丙戌,幸同州。戊子,詔柱國楊忠率騎一萬與突厥伐齊。己丑,初令世襲州、郡、縣者悉改為五等爵。州封伯,郡封子,縣封男。
冬十月庚戌,陳人來聘。十仲春辛卯,車駕至自同州。遣太保達奚武率騎三萬出平陽,以應楊忠。是月,有人生子,男而陰在面前,如尾,兩足指如獸爪。有犬生子,腰今後分為二身,兩尾六足。
四年春正月庚申,楊忠破齊長城,至晉陽而還。仲春包養俱樂部庚寅朔,日有蝕之。三月庚辰,初令百官執笏。
夏四月癸卯,以柱國、鄧公竇熾為大批伯。蒲月壬戌,封明帝宗子賢為畢公。癸酉,以年夜將軍、安武公李穆為柱國。丁亥,改禮部為司宗,年夜司禮為禮部,年夜司樂為樂部。六月庚寅,改御伯為納言。
秋七月,焉耆國遣使獻名馬。八月丁亥朔,日有蝕之。詔柱國楊忠帥師與突厥東伐,至北河而還。戊子,以柱國、齊公憲為雍州牧,以許公宇文貴為年夜司徒。玄月丁巳,以柱國、衛公直為年夜司空。陳人來聘。是月,以皇世母閻氏自齊至,年夜赦。閏月己亥,以年夜將軍韋孝寬、長孫儉並為柱國。
冬十月癸亥,以年夜將軍陸通、宇文盛、蔡公廣並為柱國。甲子,詔年夜冢宰、晉公護伐齊,齋於太廟,庭授以斧鉞。於是護總雄師出潼關,年夜將軍權景宣帥山南諸軍出豫州,少師楊摽出軹關。丁卯,帝幸沙苑勞師。癸酉,還宮。
十一月甲午,柱國尉遲迥圍洛陽,柱國、齊公憲營芒山,晉公護次陝州。
十仲春丙辰,齊豫州刺史王士良以州降。壬戌,齊師度河,晨至洛陽,諸軍驚散。尉迥帥麾下數十騎捍敵,得卻,至夜引還。柱國王雄力戰,逝世之。遂凱旅。楊摽於軹關戰沒。權景宣亦棄豫州而還。
是歲,突厥、粟特等國並遣使朝貢。
五年春正月甲申朔,以柱國王雄逝世王變亂,廢朝。乙巳,以雄世子謙為柱國。仲春辛酉,〔四〕詔陳包養金額公純等逆皇后于突厥。丙寅,以柱國李穆為年夜司空,綏德公陸通為年夜司寇。壬申,行幸岐州。三月戊子,柱國豆盧寧薨。〔五〕
夏四月,齊武成帝禪位於其太子緯,自稱太上天子。蒲月己亥,擺佈武伯各置中年夜夫一人,六月庚申,彗星出三臺,進文昌,犯大將,經紫宮進危,〔六〕漸長丈餘,百餘日乃滅。辛未,詔江陵人年六十包養五已上為官奴僕者,已令放免,其公私奴僕年七十以外者,地點官私宜贖為庶人。
秋七月辛巳朔,日有蝕之。庚寅,行幸秦州,降逝世罪已下刑。辛丑,遣年夜使梭巡全國。八月丙子,車駕至自秦州。
冬十月辛亥,改函谷關城為通洛防。十一月丁未,陳人來聘。
是歲,吐谷渾遣使朝貢。
天和元年春正月己卯朔,日有蝕之。辛巳,幸路寢,〔七〕命群臣賦古詩。京邑耆老亦會焉,頒賜各有差。癸未,年夜赦,改元,百官普加四級。己亥,親耕籍田。丁未,於宕昌國置宕州。遣小載師杜杲使於陳。〔八〕仲春戊辰,詔三公已下,各舉所知。庚午,日鬥,光遂微,日中見烏。三月丙午,祀南郊。
夏四月辛亥,雩。是月,陳文帝殂。蒲月庚辰,帝御正武殿,集群臣,親講禮記。吐谷渾龍涸王莫昌率戶內附,以其地為扶州。甲午,詔曰:「甲子、乙卯,禮云不樂。萇弘表昆吾之稔,杜蕢有揚觶之文。自世道喪亂,禮節紊毀,此典茫然,已墜於地。宜依是日,省事停樂。〔九〕庶知為君之難,為臣不易,貽之後昆,殷鑒斯在。」六月丙午,以年夜將軍辛威為柱國。
秋七月戊寅,築武功、郿、斜谷、武都、留谷、津包養情婦坑諸城,以置甲士。壬午,詔諸冑子進學,但束脩於師,不勞釋奠。釋奠者,學成之祭。自今即為恒式。八月己未,詔諸有三年之喪,或負土成墳,或寢苫骨立,一志一行,可稱揚者,本部訴訟,隨事上言。當加弔勉,以勵薄俗。玄月乙亥,信州蠻反,詔開府陸騰討平之。
冬十月甲子,初造山雲舞,以備六代樂。十一月丙戌,行幸武功等城。十仲春庚申,還宮。
二年春正月癸酉朔,日有蝕之。己亥,親耕籍田。三月癸酉,改武遊園為道會苑。丁亥,初立郊丘壇壝軌制。
夏四月乙巳,省併西北諸州。以年夜將軍、陳公純為柱國。六月辛亥,尊所生叱奴氏為皇太后。閏月庚午,地動。戊寅,陳湘州刺史華皎帥眾來附。壬辰,以年夜將軍、譙公儉為柱國。
秋七月辛丑,梁州上言鳳凰集楓樹,群鳥列侍以萬數。甲辰,立路門學,置生七十二人。壬子,以太傅、燕公于謹為雍州牧。
玄月,衛公直等與陳將淳于量、吳明徹戰于沌口,王師敗績。元定以步騎數千先度,遂沒江南。
冬十一月戊戌朔,日有蝕之。癸丑,太保、許國公宇文貴薨。
是歲,突厥、吐谷渾、安眠等國並遣使朝貢。
有個小姑娘低頭看手機,沒注意到她進來。 三年春正月辛丑,祀南郊。三月癸卯,皇后阿史那氏至自突厥。甲辰,年夜赦。丁未,年夜會百僚及賓客於路寢。戊午,太傅、燕公于謹薨。
夏四月辛巳,以太保達奚武為太傅,年夜司馬尉迥為太保,柱國、齊公憲為年夜司馬。蒲月庚戌,享太廟。包養六月甲戌,有星孛於東井。
秋七月壬寅,柱國、隋公楊忠薨。八月乙丑,韓公元羅薨。齊人來聘,請和親,詔軍司馬陸逞報聘。癸酉,帝御年夜德殿,集百僚及沙門羽士等,親講禮記。
冬十月癸亥,享太廟。丁亥,上親帥六軍,講武於城南,京邑不雅者,輿馬彌漫數十里,諸蕃使咸在焉。十一月壬辰朔,日有蝕之。壬子,遣開府崔彥穆使於齊。甲寅,陳安成王頊廢其主伯宗而自立。十仲春辛未,齊武成帝殂。〔一0〕
四年春正月辛卯朔,以齊武成殂故,廢朝。遣司會李綸等會葬於齊。仲春戊辰,帝御年夜德殿,集百僚羽士沙門等會商釋老。
夏四月己巳,齊人來聘。蒲月己丑,帝製象經成,集百僚講說。封魏廣平令郎元謙為韓國公,以紹魏後。丁巳,柱國、吳公尉綱薨。六月,築原州及涇州東城。
秋七月,突厥遣使獻馬。柱國、昌寧公長孫儉薨。〔逐一〕
五年春三月甲辰,初令宿衛官住關外者,將家累進京,不樂者,解宿衛。
夏四月甲寅,以柱國宇文盛為大批伯。省帥都督包養網評價官。丙寅,遣年夜使梭巡全國。六月庚子,〔一二〕以皇女生故,降宥罪人,并免逋租懸調。
冬十月辛巳朔,日有蝕之。丁酉,太傅、鄭公達奚武包養情婦薨。十一月丁卯,柱國、豳公廣薨。
十仲春癸巳,年夜將軍鄭恪帥師平越嶲,置西寧州。是月,齊將斛律光侵邊,於汾北築城,自華谷至龍門。
六年春正月己酉朔,以路門未成故,廢朝。丁卯,以年夜將軍王傑、譚公會、雁門公田弘、魏公李暉等並為柱國。
三月己酉,齊公憲自龍門度河,斛律光退保華谷,憲攻拔其新築五城。
夏四月戊寅朔,日有蝕之。辛卯,信州蠻反,遣年夜將軍趙誾帥師討平之。庚子,以年夜將軍司馬消難、侯莫陳瓊、年夜安公閻慶、神武公竇毅、南陽公叱羅協、平高公侯伏侯龍恩並為柱國。蒲月癸亥,遣納言鄭詡使於陳。丙寅,以年夜將軍李昞、〔一三〕中猴子訓、杞公亮、上庸公陸騰、安義公宇文丘、北平公寇紹、許公宇文善、犍為公高琳、鄭公達奚震、隴東公楊纂、常猴子于翼並為柱國。六月乙未,以年夜將軍、太原公王秉為柱國。是月,齊將段孝先攻下汾州。
秋七月乙丑,以年夜將軍、越公盛為柱國。八月。癸酉,省掖庭四夷樂、〔一四〕後宮羅綺工五百餘人。
冬十月壬午,冀公通薨。乙未,遣右武伯谷會琨使於齊。壬寅,上親帥六軍講武於城南。十一月壬子,以年夜將軍梁公侯莫陳芮、年夜將軍李意並為柱國。丙辰,齊人來聘。丁巳,行幸散關。十仲春己丑,還宮。是冬,牛疫逝世者十六七。
建德元年春正月戊午,帝幸玄都不雅,親御法座講說,公卿道俗論難,事畢還宮。降逝世罪及流罪一等,其五歲刑已下,並宥之。仲春癸酉,遣年夜將軍、昌城公深使於突厥,司宗李際使於齊。乙酉,柱國、安義公宇文丘薨。
三月癸卯朔,日有蝕之。齊人來聘。丙辰,誅年夜冢宰、晉公護及其子柱國、譚公會,并柱國侯伏侯龍恩及其弟年夜將軍萬壽,年夜將軍劉勇等。年夜赦,改元。罷中外府。癸亥,以太傅尉迥為太師,柱國竇熾為太傅,年夜司空李穆為太保,齊公憲為年夜冢宰,衛公直為年夜司徒,趙公招為年夜司空,柱國辛威為年夜司寇,綏德公陸通為年夜司馬。詔曰:「人勞不止則星動於天,作事不時則石言於國。頃興造無度,徵發不已,加以頻歲師旅,農畝廢業,往秋災蝗,年穀不登。自今正調以外,無妄徵發。」
夏四月甲戌,以代公達、滕公逌並為柱國。己卯,詔公卿已下,各舉所知。遣工部、代公達使於齊。丙戌,詔百官甲士上封事,極言得掉。丁亥,詔斷四方很是進獻。庚寅,追尊略陽公為孝閔天子。癸巳,立魯公贇為皇太子。年夜赦,百官各加封級。
蒲月壬戌,年夜旱,集百官於庭,詔之曰:「亢陽不雨,豈朕德薄,刑賞乖中歟?將公卿年夜臣,或非其人歟?宜盡婉言,無有所隱。」公卿各引咎自責,其夜澍雨。六月庚子,改置宿衛官員。
秋七月辛丑,陳人來聘。玄月庚子朔,日有蝕之。庚申,扶風掘地得玉盃以獻。
冬十月庚午,詔江陵所獲俘虜充官口者,悉免為蒼生。辛未,遣小匠師楊勰使於陳。年夜司馬、綏德公陸通薨。十一月丙午,上親御六軍,講武于城南。庚戌,行幸羌橋,集京城以東諸軍都督以上,頒賜各有差。〔一五〕乙卯,還宮。壬戌,以年夜司空、趙公招為年夜司馬。十仲春壬申,行幸斜谷,集京城以西諸軍都督以上,頒賜有差。丙戌,還宮。己丑,帝御正武殿,親錄階下囚,至夜而罷。庚寅,幸道會苑,以上善殿絢麗,遂焚之。
二年春正月辛丑,祀南郊。乙巳,以柱國田弘為年夜司空,年夜將軍若干鳳為柱國。庚戌,復置帥都督官。乙卯,享太廟。閏月己巳,陳人來聘。
仲春甲寅,詔皇太子贇巡撫西土。壬戌,遣司會侯莫陳凱使於齊。省雍州內八郡,併進京兆、馮翊、扶風、咸陽等郡。〔一六〕三月己卯,皇太子於岐州獲白鹿二以獻。詔答曰:「在德不在瑞。」癸巳,省六府諸司中年夜夫以下官,府置四司,以下年夜夫為官之長包養網,上士貳之。
夏四月己亥,享太廟。丙辰,增改東宮官員。蒲月丁丑,以柱國侯莫陳瓊為大批伯,滎陽公司馬消難為年夜司寇,上庸公陸騰為年夜司空。六月庚子,省六府員外諸官,皆為丞。壬子,皇孫衍生,〔一七〕文文官普加一級年夜階。年夜選諸軍將帥。丙辰,帝御路寢,集諸軍將,勗以戎事。庚申,詔諸軍旗旌皆畫以猛獸鷙鳥之象。
秋七月己巳,享太廟。自春末不雨,至於是月,壬申,集百僚於年夜德殿,帝責躬罪己,問以時政得掉,戊子,雨。八月丙午,改三夫報酬三妃。關中年夜蝗。玄月乙丑,陳人來聘。戊寅,詔曰:「頃者婚嫁,競為奢侈,有司宜加宣勒,使遵禮法。」
冬十月癸卯,齊人來聘。甲辰,奏六代成功,帝御崇信殿,集百官不雅之。十一月辛巳,帝親帥六軍,講武於城東。癸未,集諸軍都督以上五十人於道會苑年夜射,帝親臨射堂,年夜備軍容。
十仲春癸巳,集群官及沙門羽士等,帝降低座,辨釋三教先後。以孔教為先,道教次之,釋教為後。以年夜將軍赫連達為柱國。詔甲士之間,年多耆壽,可頒授老職,使榮沾邑里。戊午,聽訟於正武殿,自旦及夜,繼之以燭。
三年春正月壬戌,朝群臣於路門。冊柱國齊公憲、衛公直、趙公招、譙公儉、陳公純、越公盛、代公達、滕公逌並進爵為王。己巳,享太廟。庚午,突厥遣使獻馬。癸酉,詔自今男年十五,女年十三以上,爰及鰥寡,地點以時嫁娶,務從節省。乙亥,親耕籍田。丙子,初服短衣,享二十四軍督將以下,試以軍旅之法,縱酒盡歡。詔以往歲年穀不登,令公私道俗,凡有貯積粟麥者,皆準口聽留,已外盡糶。
仲春壬辰朔,日有蝕之。丁酉,紀公康、畢公賢、酆公貞、宋公實,漢公贊、秦公贄、曹公允並進爵為王。丙午,令六府各舉賢良清正之士。癸丑,柱國、許公宇文善有罪免。丙辰,年夜赦。
三月癸酉,皇太后叱奴氏崩。帝居倚廬,旦夕共一溢米,群臣表請,累旬乃止。詔皇太子贇總庶政。
夏四月乙卯,齊人包養網VIP來弔賵會葬。丁巳,有星孛於東井。蒲月庚申,葬文宣后於永固陵,帝袒跣至陵所。辛酉,詔曰:「齊斬之情,經書彝訓,近代沿革,遂亡斯禮。伏奉遺令,既葬便除,攀慕幾筵,情實未忍。三年之喪,達於皇帝,古今無易之道,王者之所常行。但時有未諧,不得全制,軍國務重,庶有聽朝。衰麻之節,苫廬之禮,率遵前典,以申罔極。百僚以下,宜遵遺令。」公卿上表固請俯就權制,過葬即吉。帝不許,引古答之。群臣乃止。於是遂申三年之制。五服之內,亦令依禮。初置太子諫議,員四人;文學,十人。皇子、皇弟友,員各二人;學士,六人。戊辰,詔故晉公護及諸子並追復先封,改葬加諡。丙子,初斷佛、道二教,經像悉毀,罷沙門、羽士,並令出家。并禁諸淫祀,非祀典所載者,盡除之。
六月丁未,集諸軍將,教以戰陣之法。壬子,更鑄五行年夜布錢,以一當十,與布泉錢並行。戊午,詔曰:「至道弘深,混成無邊,體包空有,理極幽玄。但岔路既分,源流逾遠,淳離樸散,形器斯乖。遂使三墨八儒,貴人交競;九流七略,異說相騰。道隱小成,其來舊矣,不有會回,爭驅靡息。今可立通道不雅,聖哲微言,先賢典訓,金科玉篆,祕賾玄文,可以濟養黎元扶成教義者,並宜弘闡,一以貫之。俾夫翫培塿者識嵩岱之崇崛;守磧礫者悟渤澥之泓澄,不亦可乎。」
秋七月庚申,行幸雲陽宮。乙酉,衛王直在京反,欲闖入肅章門,司武尉遲運等把守,直敗,遁走。戊子,車駕至自雲陽宮。八月辛卯,禽直於荊州,免為庶人。
冬十月丙申,詔御正楊尚希使於陳。庚子,詔蒲州人遭飢乏盡者,令向郿城以西及荊州管內就食。甲寅,行幸蒲州。乙卯,曲赦蒲州見囚年夜辟以下。丙辰,行幸同州。十一月戊立意:相愛一生午,于闐遣使獻名馬。己巳,年夜閱於同州城東。甲戌,車駕至自同州。
十仲春戊子,年夜會衛官及甲士以上,賜錢帛各有差。丙申,改諸軍甲士並名侍官。癸卯,集諸軍講武於臨皋澤。涼州近年地動,壞城郭,地裂涌泉出。
四年春正月戊辰,初置營軍火監。壬申,布廣大之詔,多所蠲免。仲春丙戌朔,日有蝕之。辛卯,改置宿衛官員。己酉,柱國、廣德公李意有罪免。三月丙辰,遣小司寇元偉使於齊。〔一八〕郡縣各省主簿一人。甲戌,以柱國、趙王招為雍州牧。
夏四月甲午,柱國、燕公于寔有罪免。丁酉,初令上書者並為表,於皇太子以下稱啟。
秋七月己未,禁五行年夜布錢不得收支關,布泉錢聽進而不聽出。甲戌,陳人來聘。
丙子,召年夜將軍以上於年夜德殿,帝親諭以伐齊之旨。言往以政出權宰,無所措懷,自親覽萬機,便圖東討。惡衣菲食,繕甲練兵,數年以來,戰備稍足。而偽主昏虐,恣行無道,伐暴除亂,斯實當時。群臣咸稱善。
丁丑,下詔暴齊氏過惡。以柱國、陳王純為前一軍總管,滎陽公司馬消難為前二軍總管,鄭公達奚震為前全軍總管,越王盛為後一軍總管,周昌公侯莫陳瓊為後二軍總管,趙王招為後全軍總管,齊王憲帥眾二萬趣黎陽,隋公楊堅、廣寧公侯莫陳迴〔一九〕船師三萬自渭進河,柱國、梁公侯莫陳芮帥眾一萬守太行道,申國公李穆帥眾三萬守河陽道,常猴子于翼帥眾二萬出陳、汝。壬午,上親帥六軍眾六萬,直指河陰。
八月癸卯,進齊境,禁伐樹殘苗稼,犯者以軍法從事。丁未,上親帥諸軍,攻拔河陰年夜城。攻子城未剋,上有疾。
玄月辛酉夜,凱旅,水軍焚船而退。齊王憲、于翼、李穆等地點剋捷,降拔三十餘城,皆棄而不守。唯以王藥城關鍵,包養令儀同三司韓正守之。正尋以城降齊。戊寅,至自東伐。
冬十月戊子,初置上柱國、上年夜將軍官,改開府儀同三司為開府儀同年夜將軍,又置上開府、上儀同官。閏月,以柱國齊王憲、蜀公尉遲迥為上柱國。詔諸畿郡各舉賢良。十一月己亥,改置司內官員。十仲春辛亥朔,日有蝕之。丙子,陳人來聘。
是歲,岐、寧二州人飢,開倉振恤。
五年春正月辛卯,行幸河東涑川,集關中河東諸軍校獵。〔二0〕甲午,還同州。丁酉,詔分遣年夜使,周省四方,察訟聽謠,問人卹隱。廢布泉錢。戊申,初令鑄錢者至絞,從者遠配。
仲春辛酉,遣皇太子贇巡撫西土,仍討吐谷渾。
三月壬寅,車駕至自同州。文宣皇太后服再期。戊申,祥。
夏六月戊申朔,日有蝕之。辛亥,享太廟。丙辰,利州總管、紀王康有罪,賜逝世。
秋七月乙未,京師旱。
八月戊申,皇太子進吐谷渾,至伏俟城而還。乙丑,陳人來聘。
玄月丁丑,年夜醮於正武殿,以祈東伐。
冬十月,帝復諭群臣伐齊。以往歲屬有疹疾,遂不得剋平逋寇。于時出軍河外,直為撫背,未扼其喉。然晉州本高歡所起,統攝要重,今往攻之,彼必來援,嚴軍以待,擊之必剋。然後乘破竹之勢,鼓行而東,足以窮其窟穴。諸將多不肯行。帝曰:「機者事之微,不成掉矣,沮軍事者,以軍法裁之。」
己酉,帝總戎東伐,以越王盛為右一軍總管,杞公亮為右二軍總管,隋公楊堅為右全軍總管,譙王儉為左一軍總管,年夜將軍竇恭為左二軍總管,〔二一〕廣化公丘崇為左全軍總管,齊王憲、陳王純為前軍。
癸亥,帝至晉州,遣齊王憲帥精騎二萬守雀鼠谷,陳王純步騎二萬守千里徑,鄭公達奚震步騎一萬守統軍川,年夜將軍韓明步卒五千守齊子嶺,烏氏公尹升步騎五千守鼓鍾鎮,涼城公辛韶步騎五千守蒲津關,柱國趙王招步騎一萬自華谷攻汾州諸城,柱國宇文盛步卒一萬守汾水關,遣內史王誼監六軍攻晉州城。帝屯於汾曲。齊王憲攻洪洞、永安二城並拔之。是夜,虹見於晉州城上,首向南,尾進紫宮。帝逐日自汾曲赴城下,親督戰。庚午,齊行臺左丞侯子欽出降。壬申,齊晉州刺史崔嵩夜密使送款,上開府王軌應之,未明登城,遂剋晉州。甲戌,以上開府梁士彥為晉州刺史以鎮之。
十一月己卯,齊主自并州帥眾來援,帝以其兵新集,且避之,乃詔諸軍凱旅。齊主遂圍晉州。齊王憲屯諸軍於涑水為晉州支援。河東地動。癸巳,至自東伐,獻俘于太廟。丙申,放齊諸城鎮降人還。丁酉,帝發京師。壬寅,度河,與諸軍合。
十仲春戊申,次晉州。庚戌,帝帥諸軍八萬,置陣工具二十餘里,乘常御馬,從數人巡陣。所至輒呼主帥姓名以慰勉之,將士感見知之恩,各思自厲。將戰,有司請換馬,帝曰:「朕獨乘良馬何所之?」齊主亦於塹北排陣。申後,齊人填塹南引,帝年夜喜,勒諸軍擊之,齊人便退。齊主與其麾下數十騎走還并州。齊眾年夜潰,軍資甲仗數百里間委棄山積。 TC:
發佈留言